
崔与之
发布时间:2005-11-10
信息来源:
浏览量:
浏览字号:
大
中
小
号菊坡,字正之,广东增城人,宋代光宗皇帝绍熙四年。(1193年)中进士,嘉定五年(1210年)任职广西提刑司法官,曾巡视珠崖及湛江茂名等地,革除弊政,海南人称他为贤吏,刊有海上澄清录一书。颂他的德政。
嘉定七年(1214年),金兵败于蒙古,迁都开封,宋帝恐金兵人侵.召崔与之为淮东安抚使,严防金兵。崔联结五砦民兵,固守边防。那时权相史而远执政,群臣主和主战,议论不定,与之另有卓见。他反对偷安屈辱求和的主和派,又反对不顾敌强我弱,轻举妄动的主战派,他指出,能固守,而后可以战,可以和,权在自已,但他的行动,没有识者所理解,遭到两派的攻击。他因此上疏说:自己久戌无功,自知无用。请求南归。
回到广州后,尝在家作座右铭:无以嗜欲杀身,无以财货杀子孙,无以政治杀民,无以学术杀天下。被称为菊坡派思想。
时金国已衰败,蒙古新强,宋军屡败,与之知天下事不可为。而宋帝又召他为端明殿学士,崔坚辞不就。宋端乎二年(1235年),摧锋军驻军叛变,围攻广州,崔寓广州朝天路西(今崔府街),闻军变,与之乘舆登城,遣门生李昴英缒城劝谕,安定后,与之有功,年已七十八岁,又被召为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理广州府事,继再召任右丞相兼军事枢密使。他先后十三次拒辞不就。
直至嘉定三年(1239年),才批准退职归隐。自号家堂为晚节堂,悬对联:老圃秋容淡、黄花晚节香。于门楹上,理宗皇帝赐书“菊坡”二字匾额。
崔与之晚年,常与门生李昴英到白云山咏诗抒怀,“菊湖云影”就是他常去的地方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