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景泰寺
发布时间:2020-04-07
信息来源:
浏览量:
浏览字号:
大
中
小
景泰寺
分上景泰和下景泰。南北朝时期的梁朝,梁武帝信佛,并亲自出家,使得全国上下,都信奉佛教。当时广州的刺史(广州最高地方长官)叫萧誉,他感到广州单有一个寺院(即现在的光孝寺)远远不能适应老百姓信奉佛教的需要,于是亲至罗浮山,请了一位叫景泰的高僧前来广州弘扬佛法。萧誉让景泰禅师自己在广州选址建寺,景泰禅师用了3天时间考察广州城区和周边地区,看到白云山下有一处荒地,松柏参天,花香鸟鸣,很有一派仙境气象,于是选中该处建了一座南楼寺。
建寺之初,发现此处地势颇高,无处取水,于是景泰禅师用他的禅杖在地上点了几点,想不到地上竟有泉水冒出,大家一见之下都惊奇异常,于是将这股泉水称之为“卓锡泉”,卓锡就是禅杖的意思,也有人将此水称之为景泰泉。
至宋天禧年间,僧智严,创建景泰,以志其事,并于山间建僧归亭,及明下统十三年,主持僧德泉和尚重修,时适遇景泰年号,曾易名“僧归寺”,后奉赦恩准仍用旧名。天顺三年,金城黄谏谪判广州,易名为“广趣寺”,亦刻石以纪。嘉靖中詹事黄佐,将寺改为泰泉书院,移僧人于光孝寺,万历卅五年僧正裔和尚修复其地,群承倪伯麒,番禺县令陈原道捐资助建,惜后又毁于战火。现尚遗迹可寻。
明未崇祯年间在上寺下约四百米处建有新景泰寺(即下景泰寺),占地仅七亩,清未亦毁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