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简介
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是“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”、“国家5A级旅游景区”、“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”、“全国敬老文明号”和“全国示范青年文明号集体”、“全国文明单位”,是广州市文明委成员单位、广州市文明媒体联盟成员单位,微信公众号位列全国5A景区新媒体综合传播力指数TOP4,被授予广州市“优秀文明传播号”。“爱之旅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旅游线路和“云山廉泉” 廉洁旅游线路,分别被广东省委宣传部、广州市委宣传部授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(广场)、被广州市纪律授予反腐倡廉教育基地。景区于1995年被授予广州市第二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2008年被授予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2011年起,已连续9年被评为“广州市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”,连续7年被评为“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”。
白云山为南粤名山,自古有“羊城第一秀”之称,主峰摩星岭,海拔382米,总面积20.98平方公里。每当秋晴,山上白云蓊郁而起,故名白云山。白云山是广州市“云山珠水”的形象代表,是广州市唯一的国家级风景区,不仅集合了自然景观的精华,也是国家历史遗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,具有遗产保存价值、生态环保价值、科学研究价值、旅游经济价值,也蕴涵着强烈的爱国情愫,凝聚着文化精神,具有审美陶冶价值和教育启迪价值。
白云山有十分浓厚的文化沉淀,最早可追溯到山北黄婆洞的新石器时代史前文化的遗址;秦末高士郑安期隐居在白云山采药济世,并在白云山“成仙而去”;晋代江苏人葛洪曾在白云山炼丹,著有《抱朴子》这部道家名作;南宋时景泰禅师来此建寺,是白云山最早的寺庙,还留下“景泰僧归”一景,是羊城旧八景之一。唐宋以后,陆续有杜审言、李群玉、苏轼、韩愈等著名文人登山吟诗,他们的诗文寓情于物,成为岭南宝贵的历史精神财富。中国近代的冯子材、刘永福等爱国人物也曾在此留下足迹。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,老一辈革命家朱德、董必武、郭沫若等曾留下题词,周恩来总理、陈毅副总理等曾在当时被誉为“南国钓鱼台”的白云山山庄旅舍进行过国事活动。改革开放以后,党和国家多位领导人及国际友人也都曾在此观光并题名,为白云山留下了不少墨宝。白云山的历史变迁就是广州历史的一个缩影,通过白云山,可以看到广州、岭南历史文化的渊源所在。
景区坚持深入挖掘爱国主义教育资源,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述,丰富教育内容,创新教育载体,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切实承担起对社会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义务和职责,使基地成为广大党员干部了解党的历史、加强党性锤炼的重要场所,成为培养广大市民游客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,成为青少年学习科普知识、增长学识才干的重要课堂。
